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成立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
11月23日,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成立大会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召开,同期举办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医学人文关怀研讨会。
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石家庄、兰州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医务工作者160多人出席会议。大会选举成立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与会代表围绕白求恩精神、县域医共体、医学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独立媒体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兼新媒体学组(专委会)主任委员、检阅品牌文化战略联合体创始人李文彪主持会议。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检验医学分会会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董书魁教授,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顾问、国家卫生健康委“重大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原主任康熙雄教授,白求恩精神研究专家、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院报刊与新媒体传播委员会会长、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副会长兼党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人民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隋芳,医改研究专家、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委员、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徐毓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医院二部检验科负责人谭爱国教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任桂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志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培刚等。
陈志刚代表会议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和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筹备委员会致欢迎辞。
任桂娥代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东胜区医疗卫生系统全体工作人员讲话,对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医学人文关怀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董书魁代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筹备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在会议筹备阶段的辛勤付出,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医疗卫生系统领导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
董书魁指出,2024年是著名胸外科专家、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逝世暨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文章发表85周年。在“双85周年”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之际,我们组织成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医学人文关怀研讨会,契合国家政策,顺应时代潮流,也是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具体实践。
董书魁强调,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国家十部委联合推进的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的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所在。希望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成立后,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东胜区的要求部署,结合区域医疗卫生实际情况,按照检验医学分会管理办法,把学组建设好,把学术开展好,把学习坚持好,为生命健康和人民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会选举陈志刚为主任委员、赵玉波等7人为副主任委员、杨磊等20人为常务委员、叶珍有等52人为委员,经主任委员陈志刚提名,副主任委员赵启兼任学术秘书、常务委员秦杨子兼任工作秘书,同时聘请段宝生为名誉主任委员,康熙雄、徐毓才、李文彪、谭爱国等4人为学术顾问。上述85人组成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
董书魁为陈志刚颁发主任委员聘书。
董书魁为赵玉波、赵启等人颁发副主任委员聘书。
陈志刚为王利霞、秦杨子等人颁发常务委员聘书。
董书魁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县域医共体学组(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题词——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医共体建设。
康熙雄为陈志刚赠送《医学预测学》。
隋芳为陈志刚赠送《河北省人民医院文化建设实践》和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医疗志愿服务队队旗。
陈志刚为康熙雄、徐毓才、李文彪、谭爱国等人颁发学术顾问聘书。
医学呵护身体,人文滋养心灵,医学和人文的完美结合是实现全息健康、全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成立大会后,李文彪、谭爱国主持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医学人文关怀研讨会。
隋芳作了《党建引领、培根铸魂——弘扬白求恩精神,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文化建设实践》前言中写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同样,医院文化是医院的血脉和灵魂,是医院兴衰的重要支撑。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隋芳说,河北是白求恩同志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战斗时间最长的地方,是白求恩精神的诞生地和发源地,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河北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家乡。隋芳结合自己光荣在党50年的奋斗历程和持之以恒宣传白求恩精神的感人故事,从读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红色文化史书、算好人生七笔账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文化是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更需要学习弘扬白求恩精神四个方面作了详细讲解。
徐毓才作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背景、核心和路径》和《基于医院管理和临床视角的DRG/DIP应对》专题报告。
徐毓才结合新医改10多年来的历史背景,自己从事医院管理、基层医疗卫生领导岗位22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剖析了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五大问题,讲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七八九十”战略以及从医院管理和临床视角两个方面如何积极应对DRG/DIP改革。
康熙雄作了《千县工程与文化建设中的健康学》专题报告。
康熙雄从千县工程之县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三明会议精神中的健康、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敦煌文化与健康四个方面做了讲解。康熙雄特别强调了健康强国建设中文化的作用——敦煌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瑰宝,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而享誉全球,敦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和艺术,它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康熙雄认为,文化定义健康,健康是基于身体、心灵和社交关系的天人合一,以文化人,是万物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状态,可以通过平衡这三个方面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文化决定了什么是正常或健康以及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式,不同文化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这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寻求帮助或怎么科学定义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定要响应医学需求,顺应技术发展,科学创新转化,加强健康评价,站在医学和人文完美融合的高度认识健康,从而更好地为健康服务。
李文彪作了《文化与健康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专题报告。
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面对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潮涌动、社会变革、行业重构,这一切影响着所有人,到底怎么办?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共同来面对和解决的命题。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5000年华夏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延绵不绝的希望;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文化创造出来的道德约束变得越来越执着和坚定时,那么人们就应该去努力理解这些约束将如何改善人类健康水平和未来卫生服务提供的模式。人类健康日益被认为既与生物学相关,也与社会学相关,只有卫生服务提供者认为有必要去理解促使人们实现健康或更加健康的社会文化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21世纪是人类追求生命质量与健康长寿的世纪,是人类生命文化与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资源,健康是第一生产力,健康是人的核心资本和最大财富。健康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终极事业,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应该走一条创新之路,倡导东西方文明的系统整合,创立人类健康学,传播先进的生命文化,树立全新的健康投资消费理念和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未病先防,养生保健,将是解决人类未来健康问题的根本出路。用人类的大生命文化解决人类的大生命问题,用人类的现代健康科技解决人类的现代“文明病”,以全新的观念和阳光的心态迎接人类第三次卫生健康革命。
破局时代之痛、应对时代之变、解决时代之问、创新时代之路——文化与健康是面对一切不确定的最佳选择。文化与健康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幸福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人类的最高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白求恩精神,我们秉承“探索医学人文之路,发现生命健康之道,传播人类文明之光”宗旨,心存至善,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文化与健康是永恒的主题。